“十三五”期間我國服務貿易景氣度波動中穩步提升
文章來源: | 文章類型: 內容分類: |
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運用綜合景氣指數編制方法對我國“十三五”期間服務貿易的景氣度進行了科學研究,構建了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商業存在和自然人移動四種服務貿易模式為一級指標的綜合指標體系,以2016年發展績效為基數(100),通過景氣指數計算模型得出“十三五”期間中國服務貿易景氣度的走勢(景氣指數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我國服務貿易景氣度計算結果
注:數據采自2016-2020中國服務貿易17組來自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外匯管理局的統計數據,運用相對化法進行數據標準化處理,采用聯合國貿發會議的統計數據標準來確定各指標權重。
一、“十三五”期間服務貿易穩中求進
結果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服務貿易穩中求進,呈現穩步發展的態勢,景氣度從2016年的100提升至2020年的101.69,其中2018年景氣度達到峰值109.78,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的景氣度有所下降,但還是好于“十三五”初期,如圖1所示。
圖1 2016-2020年中國服務貿易景氣度
二、“十三五”期間我國服務貿易亮點紛呈
“十三五”期間,我國服務貿易無論從規模、結構、速度、質量和商業存在等方面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一)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景氣度從2016年的20提升至2020年24.06,增長20.3%,如圖2所示,其中“人均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額”指標出現逐年穩步提升的良好勢頭,從2016年的8.0增長至2020年的11.79,增長47.4%,說明“十三五”期間我國服務貿易逐漸向高附加值領域轉型升級。
(二)服務貿易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由2016年的5.0增至2020年的5.78,增長達15.6%。貿易結構優化離不開服務貿易逆差的縮減,以及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額占比不斷擴大。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倒逼產業轉型升級,以旅游服務為首的傳統服務規模進一步縮減,旅游服務進口大幅下降,服務貿易逆差大幅減少,景氣度從2016年的2.0降至2020年的1.42,降幅達29%,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額占比大幅提升,景氣度從2016年的3.0增至2020年的4.35,增長45%。
圖3 2016-2020我國服務貿易結構景氣度
(三)商業存在模式景氣度波動較大。
“十三五”期間,我國商業存在景氣度總體上先降后升,由2016年的38.0增長至2020年的38.38,其中,外商在服務業的投資景氣度2016年的22.8增長至2020年的26.27,增長23.8%;但我國對外服務業直接投資景氣度由15.2下降至2020年的11.91,下降了21.6%。由此可見,“十三五”期間,外商服務業在華投資的景氣度依然穩步上升,說明我國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獲得了全球資本的青睞。
圖4 商業存在景氣度
圖5 雙向服務業投資景氣度
當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速度和規模進一步放緩,境外消費和自然人移動這兩種模式的景氣度斷崖式下降,但總體來看,服務貿易的景氣度一直維持在2016年的100基數以上,反映了我國服務貿易整體抗風險能力較強。如果根據服務貿易四種模式進行全口徑,我國服務貿易將占GDP的10%以上,服務貿易名副其實的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
信息與技術研究部
鄭錦榮